一直以来,使用对刀仪测量切割刀具的人都需要将测量数据转移到数控机床上。
确保对刀仪精确供应数据,周期性地检查其校准,精确注册加工中心,是精密机械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事项。
但是,如果数控系统上设置的刀具偏置数据不准确,还会有什么风险呢?在加工期间刀具发生碰撞,会导致机床损坏,或者令整个系列的产品都成为废品,这些都是要避免的事故,否则将大幅增加企业的意外开支。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介绍如何将对刀仪与机床对接,在时间和成本上都觉有巨大的好处。
选择适合的技术将对刀仪的测量数据转移到数控机床上,不仅将让生产流程变得快速流畅,还可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干预造成的错误(输入错误,抄写错误等)。
得益于工业 4.0 生产流程自动化提高带来的技术推动,刀具偏置数据转移工具如今已成为大众化产品。今日,企业内部的任何操作都离不开简单的通信网络,借此可以设计出更好的系统,让对刀仪和加工中心进行通信。
从对刀仪发送数据至加工中心有不同方式:其中最巩固的一种是通过后处理器生成文档。
后处理器生成的数据是一些简单的文档,里面有一个包含刀具数据的程序(工件程序),须在数控系统上更改数控系统规定的刀具偏置数据。这种数据输出模式以及相应的数控系统输入模式已存在多年,得益于信息网络的进步,如今可以直接从对刀仪把文档传输倒数控系统上。
Elbo Controlli NIKKEN 对刀仪内置 GUPP 软件模块,可使用多种通用的后处理器(Heidenhain、 Fanuc、Siemens 等),操作员可自定义后处理器或根据需求执行更改。
使用后处理器文档的缺点是,更改偏置数据的程序与把刀具载入加工中心道具库的操作并没有紧密联系:因此,操作员必须每次协调两项操作的进行。
另一种对刀仪与机床交互的方式是使用 RFID 存储器保存刀具信息,适合保存刀具的几何数据。
Balluff 公司多年来发展成为了此项技术的市场领袖:Elbo Controlli NIKKEN 可配置 Balluff 电子元件,也可在已经使用的对刀仪上作后续安装。
不过,使用此类设备,要求制造商在机床上预设了集成读取/输入 RFID 标签的电子元件的功能。此外,在刀具架上供应和安装 RFID 标签(每个刀具架各一个)的长期费用,也可能导致人们在选择这种技术时却步。
在工业 4.0 时代,Elbo Controlli NIKKEN 推出了自有的对刀仪与机床交互解决方案:TID!
通过简单的数据矩阵代码识别刀具,并在机床上配置必要的电子产品(条形码扫描仪、触屏面板),可以提高生产流程的产出和稳健性。
有了 TID ,可以:
- 扫描相关代码,对刀仪即可识别刀具;
- 执行新的测量,在 TID 系统内更新刀具数据;
- 在加载到机床时扫描刀具代码(数控系统的偏置数据将自动设置)。
TID 系统的优点包括:
- 减少在机床输入偏置数据的时间;
- 减少人为错误;
- 维护费用极少;
- 可安装在最常见的数控系统上(Heidenhain, Fanuc, Siemens, 等)。
精心挑选更好的对刀仪-机床交互技术,是现代高效的生成过程的基础。